跳到主要內容

教師讀書心得

※以下為許芳菁老師所提供的讀書心得

一、囚錮的靈魂——閱讀《窗外》瓊瑤著

小小一扇窗,開啟它卻需要一股勇氣;關上它,卻要面對自己對人生的不甘心。

面對自己的生命,是時代給我們勇氣與機會,讓我們得以掌握並且擺脫他人的言語。一個世代以前,相信人們是活得多麼不快樂。言行舉止,都得在乎自己在社會上的名聲。有了愛情,卻又沒有勇氣面對。想要面對,卻又無法同心協力。既使同心協力,困難卻又排山倒海而來,壓垮那脆弱的愛情靈體。於是窗被關上了,生命也就此封閉了。

我常想愛情的韌度有多少,是面對謠言能以信任化解,還是一粥一菜仍能攜手言歡?是碰觸窮困便撒手離去,還是凡事自私沒有例外?江雁容可以愛著康南,可以兩人彼此相愛。但是當康南被社會鄙棄師生戀,而失去職業時,一老一少要如何面對生活,如何繼續維護他們愛情的韌度?年輕人都想像著自己的愛情韌度無堅不摧,但是一旦現實壓境,才發現自己所認為的愛情卻是那麼脆弱,一碰就破。生活,成熟的愛情都要考量生活。而越成熟的愛情,韌度才越強。

也許愛情是一個課題,考驗著人性,也考驗著人生。如果挫折了,也無須喪志。畢竟,話說「上帝關上了一扇窗,必會為你開啟另一扇」。

 



二、何處是我朋友的家?--閱讀《藍血人》倪匡著

 

還記得第一次閱讀倪匡的小說是在國中二年級時,那時從圖書館抱著一隻《老貓》回家,從下午讀至黃昏,閱畢全書,已是家戶飄著飯菜香時。我闔上書,才發現原來書房裡除了我的檯燈,我已被來臨的黑夜所籠罩,加上腦袋仍為脫離書裡的科幻冒險情節,當時著實令我駭然。
《藍血人》記憶中非第一次閱讀,但是再次翻閱,我遍尋腦中記憶區塊細胞,居然沒有人回應。這是個好現象,表示我仍可獲得「新鮮感」。
倪匡的衛斯理系列是倪匡小說裡我最喜歡的,除了衛斯理武術高強、精通各種語言、妻子勇敢可愛以及交友廣闊以外,他還具備了毛利小五郎的命運--「只要有他在的地方,就有怪事」。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都喜愛倪匡的小說,絕大部分的原因在於衛斯理的冒險經驗引人入勝。而我更著迷的是,倪匡往往透過他的小說檢討人性。
《藍血人》敘述了一名土星人,因太空船毀損滯留地球,外貌與地球人相似,只是血液是藍色的、腦子的電波也比地球人強上幾倍。這名土星人亟欲回到土星,於是利用他的科技知識,協助某國製造太空火箭,希望可以藉土星探險之名回鄉。這當中當然包含了衛斯理如何瞭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,而土星人如何從防衛至信任。故事的最終,土星人終於回到了土星,但是透過傳送器傳回來的語音卻令衛斯理悵然非常。土星人發現他離家前的七個國家,不斷發展科技武力,雖然不發動戰爭,卻發明了一種物質,散佈在空氣中,可以使土星人便痴呆。這時候的傳送器所傳送的是一個期待歸鄉的遊子,面對家鄉殘破或變故的無奈與哀痛。
遊子思鄉的作品在中國古典文學裡屢見不鮮,物換星移的例子也俯拾即是。在這本小說裡頭,不管是地球人或者是外星人,都是用一樣的慾望模式在運作,只要有權力,就期望擴大權力。回顧地球的歷史,國家權力擴大之後,總想著擴張領土,以致於戰爭不斷。在倪匡的小說裡,土星亦然,而且是以敵我皆毀的方式在競爭。想想,這不就跟核彈的有異曲同工之意嗎?還記得有個電腦遊戲叫做「王國的興起」,當你的國家與敵國皆發展到最高級數時,大家武力相當,只不過是轟炸機炸來炸去,對方也可以在地面上做相當的防禦。如果你投擲了核子彈,電腦螢幕便會顯示「離世界末日10次」,核彈的丟擲次數越多,離世界末日的次數便更少。這不就是武力競爭之下,地球的命運嗎?而這就跟《藍血人》的結局一樣。難怪小說最後衛斯理總是望著天上的點點繁星,為土星人—衛斯理的朋友,哀嘆!
從《藍血人》裡,我們應該深刻警惕,那些擁有權力的人,不要隨意製造武器,因為你所運用的對象,可是跟你有著相同生物特質的人類,傷害他們的武器,同時也可以傷害你自己。

 



三、你的靈魂還在你身體裡嗎?——閱讀《十三》沃夫岡‧霍爾班&海克‧霍爾班著

 

奇幻文學這個領域一直是我未曾踏入的一塊。而這本《十三》恰好是我開始認識的最佳讀物。

故事的敘述是直敘法,但是在若干情節裡,因為主角與自身靈魂的際遇不同,而有雙線發展,其中更可見兩線交錯出現的敘事方式。雖然造成閱讀上些許的挑戰,但是也更能讓讀者深刻地對兩個世界有所體驗。

故事是從一個女孩子喪母開始,在她十三歲生日前,她要去投靠自己為曾謀面的祖父。而這個祖父其實是她十三代前的曾祖父,而祖父的房子也是歷經十三代而未衰老的建築。原來她祖父在三四百年前幫小鎮用笛子驅逐了老鼠之患,但是小鎮卻未賦與他應有的報酬,所以他用笛子帶走十三個小孩以示懲罰。而這個笛手又跟惡魔作交易,用這十三條靈魂換取笛手的長生不老,以致於十三代。這個女孩子,人稱十三,勇敢地也宿命地必須解除這一切的苦難,不讓這十三條靈魂得以在惡魔的勢力下,不斷新陳代謝,讓新的犧牲者進入惡魔的屋子裡。在朋友們的努力下,十三終於打破了惡魔與祖父的交易,順利地救出這些靈魂。

這故事雖是故事,但是從小細節中可以見到大道理。譬如說,故事中那些靈魂仍在囚禁在屋子裡的人,在屋子外頭是那麼無情、冷血。人沒有靈魂仍能生活,但是卻沒有朋友、眼神沒有生命。而他們的靈魂,卻是那麼天真無邪。也許我們的靈魂也常莫名其妙被囚禁在屋子裡,所以我們偶爾也能狠下心做出自己都不可置信的事?

故事雖然是從一則久遠的童話故事去推演的,但是加入現代的元素以及生命的哲學,造就了這一本小說。推薦推薦喔!

 



四、每個女人都叫王琦瑤——讀《長恨歌》

 

無論妳願意不願意,妳我都會是王琦瑤。
如果我仍是豆蔻年華,如果我仍少不更事,那麼我不會體認到王琦瑤跟我自己的關係有多緊密。可是我已近三十,在當女人這條路上走得不算長,卻也非短,自然對於王琦瑤的故事,更有切身感受。
王安憶說上海的每條弄堂裡,都住著王琦瑤,每天提著花書包出門上學的也是王琦瑤;結伴到戲院看電影的那一群,都是王琦瑤。王安憶描繪了所有女孩子所具備的特點來描繪王琦瑤,目的就是讓我們把自己也看成王琦瑤。她成功了,因為我確實開始把自己當作是王琦瑤。
但王琦瑤是美麗的,是嬌羞的,用愛慕者兼好友程先生的口吻來說:「王琦瑤的好看是不露聲色的美,要靜心仔細的去品的。」王琦瑤「不是舞台上的焦點那樣將目光收攏,……她是一點一滴,收割過的麥地裏拾麥穗的……」。王琦瑤的美麗是建築在別人給予的自信裡。王琦瑤的美不是自己發掘的,而是由別人的細讀,讀出她那本質內的美。
這樣的女子該是有些特別遭遇的,《長恨歌》給王琦瑤安排了一條不同於大部分女子所走的路,但是我卻認為她所做下的決定,卻是同一般女人的。王琦瑤選上海小姐,當選了第三名,而開出一條認識權貴之路。認識了李主任,初嚐被疼惜的滋味,這種揮霍又帶有溺愛的疼惜,是初出茅廬的王琦瑤所無法控制的,她就這麼走向住進愛麗絲公寓,當起情婦的角色。也許多數女人開始想跟王琦瑤劃清界限,說她們在一樣的情況底下,絕不走向這條路。事實上,或許我也是同她們的。但是那是我在道德與法律的勸阻下,所違良心的決定。若我只是個故事裡的角色,我當然願意讓我的情感衝壞我的理智,順自己的意去做決定。
李主任過世後,王琦瑤又遇到阿二、康明遜、薩沙等男人,王琦瑤已開始謹慎,並且隨遇而安,對於感情不要求回應。像跟康明遜的感情,居然等到兩方愛意濃得都從言語中滴下來承接不住,才開始坦承兩方互愛。王琦瑤的苦,女人都知道,王琦瑤被時代所鄙夷的眼淚,女人都能體會。王琦瑤不理會弄堂裡的流言,獨自生下小孩的毅力,女人們也都私下鼓勵起她。
王琦瑤的年歲走到最後,她越發能看得出年輕女人的未來,當然也越有足夠的智慧可以看得出自己的將來。雖然我尚未走至王琦瑤垂垂老矣的年代,但是我已然比其他廿八年華的女孩子多了些生命的智慧,看得出她們的選擇所將帶來的後果。我的未來,自己雖不盡然能全讀出,但是卻也繪上了草稿,正按圖上色。
王琦瑤的一生或許是不幸福且充滿苦得化不開的,但是時代的女人裡,哪一個沒有過苦楚,哪一個不是追不回自己的青春。也許我們該保護王琦瑤,為的是她替我們吞下了女人最苦的果,劃出女人最深的血痕。

 



五、時代不再的慨嘆——閱讀《台北人》白先勇著

登泰山而小天下。

唯有看過好的小說,才發現自己從前居然看過了那麼多差勁的小說。 

《台北人》這本書的名氣實在不應該在我的閱讀生涯中那麼晚才登場,從前總是很害怕魯迅、巴金等人那種時代標誌太醒目,讓我望之卻步。但是一本書,會讓你喜歡上的,總是出現在你最適合讀它的時刻。

《台北人》就是在這樣一個合宜的時間點上,讓我一篇接著一篇,徜徉在所謂好小說的世界裡。 

這本書是由十四篇短篇小說組成的,主角多以跟著國民黨政府來台灣的人物為主,其中有軍眷、酒國名花、名媛、平民百姓等,除〈孤戀花〉裡頭有台灣姑娘的角色以外,其他多半都是以所謂的「外省人」為主。故事也多以來台之後,今昔生活差異所導致的思鄉情結為主。 

雖然說自己的生活背景是純粹的台灣人,不能夠對那種外省人來台之後內心的失落與難受有所感受。但是透過白先勇的描述,你仍然能夠如聽耆老敘述往事一般,慢慢理解那個時代、那些人內心的煎熬。就像他在書的一開始所說的,這本書是紀念「先父先母以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年代」。我相信如果自己也經歷類似的大流散,(原諒我用了這個詞,雖然他們跟猶太人差很多,但畢竟同是回不去家鄉)失去了權勢地位,或者權勢跟地位被重新洗牌了,我也會有同樣的慨嘆。 

而且在閱讀《台北人》的時候,內心不斷想到喬伊斯的《都柏林人》。雖然《都柏林人》主要是描述被殖民的人內心那種壓抑與喪失自我,選擇麻痺過日的故事。但是跟《台北人》一樣都是挑選出一個城市裡的人物,來當作時代與階層的代表,這兩者之間的微妙關係,已有很多學者關注了。 

閱讀這本書的時候,難免讚嘆於白先勇的文筆。沒有贅字、不重複描述,重點描寫、活靈活現。越看越覺得自己的文筆真是大有進步空間。就拿〈永遠的尹雪豔〉這一篇來說吧,這個尹雪豔的形象塑造不是在首段便完成,也不是在某一段集中描述。白先勇每隔幾段便描述了尹雪豔一次,但是卻段段不重複,就像素描般,剛開始時,是模模糊糊的輪廓,接著再添幾筆,具體而微之後,又再劃上陰影,後又更出力地在重點處劃上幾畫,突出了整個尹雪豔。白先勇啊,真不愧是你白先勇。所以啦!在這裡真的推薦大家去看《台北人》喔!

 


 六、 平實中帶點幽默,無辜中帶點貶抑——閱讀《圍城》錢鐘書著

如果你談過戀愛,甚至體驗過婚姻,那麼錢鐘書的《圍城》想必有很多句段可以引你心戚戚。如果你的婚姻一點兒也不幸福,常常唇槍舌劍,那麼本書的結尾,當你看到方鴻漸跟孫柔嘉的婚姻生活,你應該會更有熟悉之感。

可惜,我的戀愛經驗裡沒有耍過花槍、動過心機;我的婚姻生活裡,也缺乏引發如書中兩人般吵得翻天覆地的因子。但是我仍覺得《圍城》是本值得每位男男女女一看的書。

《圍城》和一般電視劇裡頭描繪女人之間相互較量、勾心鬥角的深刻度有極大的差距。電視劇裡,我們看到的是兇狠的眼神、歪斜的嘴臉、城府的笑容以及刺耳的對話;而《圍城》裡的相互較量可是文雅得多。

「蘇小姐跟鮑小姐同艙……可是這幾天她嫌惡著鮑小姐……給鮑小姐打了一下,她便說『孫太太,你評評理。叫她『小寶貝』還要挨打!……你跟我講怕發胖,可是你在船上這麼愛睡,我想你又該添好幾磅了。』」

《圍城》描述男女交往,礙於禮節,無法嚴詞拒絕女人的暗示明示之情節更是精彩。方鴻漸寫了封信婉轉至極的「拒愛信」,最後還是逼不得已還是用了法文說出「蘇小姐,咱們講法文。我我愛一個人,—愛一個女人另外,懂?原諒,我求你一千個原諒。」蘇小姐恍然大悟地以中文說出:「你你這渾蛋!」此例說明了,多學習兩人共通之外語是有極大好處的:求愛的尷尬期,可以說「embrasse-moi(吻我)」;拉不下臉來,可以用外語表達道歉,「I am so sorry」;離去時,甚至可以說「farewell」。

《圍城》裡也有許多經典的句子,可以提供給各位分享:

˙關於Bertie結婚離婚的事,我也和他談過。他引一句英國古語,說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,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,籠內的鳥想飛出來;所以結而離,離而結,沒有了局。

˙法國也有這麼一句話。不過,不說是鳥籠,說是被圍困的城堡,城外的人想衝進去,城裡的人想逃出來。

˙同行最不宜結婚,因為彼此是行家,誰也哄不倒誰,丈夫不會莫測高深地崇拜太太,太太也不會盲目地崇拜丈夫,婚姻的基礎就不牢固。

˙我近來覺悟了,決不再愛大學出身的都市女人。我侍候蘇文紈夠苦了,以後要女人來侍候我。我寧可娶一個老實、簡單的鄉下姑娘,不必受高深的教育,只要身體健康、脾氣服從,讓我舒舒服服住她的Lord and Master

˙鴻漸為太太而受氣,同時也發現受了氣而有個太太的方便。從前受了氣,只好悶在心裡,不能隨意發洩,誰都不是自己的出氣洞。現在可不同了:對任何人發脾氣,都不能夠像對太太那樣痛快……離婚畢竟不容易。

《圍城》書裡的句子總是平實帶點幽默,無辜中帶點貶抑,推薦大家去看這本書,能建設起對婚姻正確的觀念。

 


七、這片土地上的故事——閱讀《嫁妝一牛車》王禎和著

每每想起台灣本土的文學作品,《嫁妝一牛車》這本書該算是頗為出名的。這本小說收錄十篇短篇小說,內容多以關懷社會上中下階層為主。對原住民、貧苦人家、孤單老人多有描寫。

當初以為嫁妝一牛車是指嫁妝裝滿一牛車之多,沒想到是指以一輛牛車做為嫁妝,而這個「嫁妝」卻是把自己老婆給賣了的心酸故事。

王禎和的小說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,描述地盡是低層份子的故事;卻也有一種厭惡的感覺,因為盡挖些讓人心頭不忍的故事。可是文學作品正式因為關心人,所以可以歷久彌新地將好故事給流傳下去。

最近有機會擔任校內文學獎的散文評審,與另一個評審討論名次與佳作時,我們對於何謂文學作品有著不大相同的看法。我認為文學作品儘管關注的焦點引人入勝,儘管貼近人性,但是不能忽略的是文學作品也可以是文字技巧的玩弄。另一位評審則認為,越能貼近生活的作品越是好文章,而玩弄文字技巧者,若是言不及義,則通篇不取。那時的我挺堅持文字技巧的重要性,但是閱讀完王禎和這本小說後,我發現其實在樸質的文字裡也能見到雋永的東西。

王禎和這本書裡的文字其實飛白頗多,所謂飛白即是以口語入文。文中用了極多的口語詞,乍看之下文字非常怪異,並非標準書寫語言的方式,但是卻達到了與低階層人民融合在一起的效果。

若要瞭解台灣經濟剛開始起步那時候的社會現象,王禎和這本書可說是不錯的史書。

 


八、鬼狂歡了?——閱讀《鬼的狂歡》邱妙津著

好吧!就從我為什麼拿到這本書開始說起。

我對邱妙津認識不多,只知道這個女同性戀後來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。也知道她的寫作風格詭譎多變,並不容易理解。

但從圖書館舉辦好書交換週,我隨手拿了幾本我覺得家中書櫃缺乏的,而我「有天」真的會拿出來看的,就這麼把邱妙津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鬼的狂歡帶回家了。

而當我開始拋棄平版裡的APP開始,我隨手拿了本書,而它就是鬼的狂歡

 

首篇臨界點說了一位歪嘴男子的心聲。他的愛聚集在一位對愛貪婪的女子身上,但是當這個女子回過頭來偷竊他的愛時,他又對自己的歪嘴產生自卑。他一直生活在自卑與抗拒自卑兩個性格當中,而這兩個性格卻共同存在一個身體裡。一起呼吸,一起睡覺,一起那個女人光裸的模樣。要說可憐歪嘴嗎?這本書寫作的年代也許是的。但是在現在,多元化教育的年代,我們已經能夠體諒並且接受這樣異於常人的人。只是,他們的內心又作何感受?當別人的目光不自主移向他的時候,他那自卑的性格便會擴大,而爆炸式地佔據所有的思考。軟弱和憔悴就成了他最大的敵人,以致於最後他要抗拒的不是別人,而是自己。

跳至網頁頂部